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

指標 17.6

加強在科學、技術和創新領域的南半球與北半球、南半球與南半球、三方區域之合作和國際合作,加強獲取管道、加強遵照相互商定的條件共享知識,包括加強現有機制間的協調,特別是在聯合國層面加強協調,以及透過一個全球技術促進機制加強協調。

指標 17.13

加強全球宏觀經濟穩定,包括為此加強政策協調和政策一致性。

指標 17.14

加強永續發展政策的一致性。

指標 17.16

加強全球永續發展夥伴關係,以多利益攸關方夥伴關係作為補充,調動和分享知識、專長、技術和財政資源,以支持所有國家、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實現永續發展目標。

指標 17.17

增進有效的夥伴關係。


具體成果

 

 

智慧城市交流

成立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

自 2003 年以數位城市、行動臺北為起始方針,積極建置全市寬頻網路建設及無線網路應用服務,並於 2007 年以「智慧城市,優質生活」為旨,加強寬頻基礎建設及便利市政服務列為推動智慧城市重點。在現有發展基礎下,持續落實「發展智慧城市」施政理念。本市成立「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」(TPMO),媒合各局處業務與專業,協助政策整合,使各局處藉此平台可更容易串聯,加速施政的進行,進而衍生「Top-down」與「Bottom-up」兩大

推動機制。透過概念驗證(PoC)模式,提供場域與機會,協助產業推動創新智慧解決方案,產出相關智慧服務。目前透過公私協力,並輔以 PoC 專案機制,已推動超過 230 個實驗專案。

對抗COVID-19

因應COVID-19,強化公共衛生在全球永續夥伴之重要性

(1)   公開分享防疫資訊

由於本 市 較 高 執 行 效 率 與 標 準 作 業 程 序 (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, SOP)的文化,為 COVID-19 防疫帶來正面效果。疫情期間為說明政策方向及防疫成果,自疫情開始至 2021 年底辦理百餘場記者會與新聞稿發布,均採全程直播方式進行,並結合各局處臉書(Facebook, FB)同步直播、提供線上聽打服務,搭配手語翻譯員同步翻譯,兼顧身障者權益。

臺灣北部疫情最緊繃階段,本市根據醫療與公共衛生專業訂定基於確診症狀嚴重程度實施之「三級分流戰略」,即區分「居家」、「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」、「醫院」等收容模式,避免醫療資源崩潰;相關防疫創新措施作為與政策經驗亦檢討作成 SOP,滾動市納入未來政策推動,以極大化效益,例如進行市場管制、開啟疫苗接種線上預約等,或是即刻運用既有醫院、旅館等設施作為安置場所,本市隨疫情動態快速因應。相關對策均優先在既有的基礎上補強精進,妥善依需要性分配人力、物力資源,透過政府、醫療與民間的相互合作接力,讓疫情得以獲得控制。

 

捐贈姊妹市口罩

(2)   援贈醫療物資予本市友好城市及國際組織會員城市

由於防疫不分國界,本市援贈口罩、防護衣等防疫物資予美國舊金山、美國波士頓、美國鳳凰城、菲律賓馬尼拉、菲律賓奎松、捷克布拉格、聖露西亞卡斯翠、斯里蘭卡可倫坡及尼泊爾拉利普爾等9個城市,協助姊妹市及國際組織會員城市共同防疫,共計援助19萬餘片口罩、2,100件防護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