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確保有教無類、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,及提倡終身學習

指標4.1

到 2030 年,確保所有男女孩童完成免費、公平和優質的中小學教育,並取得相關和有效的學習成果。


 

指標4.2

到 2030 年,確保所有男女孩童獲得優質兒童早期發展、照護和學前教育,為他們接受的初級教育做好準備。


 

指標4.3

到 2030 年,確保所有男女平等獲得負擔得起的優質技術、職業和高等教育,包括大學教育。


 

指標4.4

到 2030 年,大幅增加掌握就業、體面工作和創業所需相關技能,包括技術性和職業性技能的青年和成年人數。


 

指標4.5

到 2030 年,消除教育中的性別差距,確保身障人士、原住民和弱勢兒童等弱勢群體平等獲得各級教育和職業培訓。


 

指標4.6

到 2030 年,確保所有青年和大部分成年男女具有識字和計算能力。


 

指標4.7

到 2030 年,確保所有從事學習的人都掌握永續發展所需的知識和技能,具體做法包括開展永續發展、永續生活方式、人權和性別平等方面的教育、弘揚和平和非暴力文化、提升全球公民意識,以及肯定文化多樣性和文化對永續發展的貢獻。


 

指標4.A

建立和改善兼顧兒童、身障和性別平等的教育設施,為所有人提供安全、無暴力、包容和有效的學習環境。


 

階段性成果

 

 

 

AI機器人課程

 


 

落實科技領域資訊科技(課程)教學綱要

將運算思維概念融入幼兒生活教育,率先全國打造K-12程式教育系統化課程,為全國第一個發表自編AI教材的縣市,使學生在認識程式邏輯概念的同時,培養邏輯思考及創造科技的知能。

 

 

 

免費、公平且高品質的國民教育

12年國民基本教育分為前9年國民教育,對象為6-15歲學齡之國民,以普及、義務、強迫入學、免學費、政府辦理為原則;後3年為高級中等教育,對象為15歲以上之國民,以普及、自願非強迫入學、免學費、公私立學校並行、免試為主、學校類型多元及普通與職業教育兼顧進行推動與落實。

 

推動中輟通報追蹤輔導及防治相關政策

規劃多元服務方案,協助學生穩定就學;辦理合作式中途班,提供學生多元就學選擇;成立北投星光書苑,點亮孩子多元舞台。

 

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身心障礙學生支持性就業轉銜服務實施計畫

為了提升身心障礙學生就學率,臺北市於課程規劃上強調與職場結合,訂有「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身心障礙學生支持性就業轉銜服務實施計畫」, 並與勞動局合作,協助學生畢業後可申請支持性就業,順利銜接職場。2019 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率 65.18%、2020 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率 65.7%,2021 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率,因受 COVID-19 疫情影響為 45%。

 

訂定「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習扶助暨攜手激勵學習潛能計畫」

各校經篩選測驗後,提供需要學習扶助(補救教學)課程學生學習機會。

 

辦理臺北市成人基本教育研習班

本市利用各級學校餘裕空間,運用教育部補助款及本市自籌款,鼓勵各級學校辦理成人基本教育研習班。2021 年第 2 期共開設 31 班(國民班 19 班、新移民 12 班),以完備成人教育之拼圖。

 

發展國際教育月資源手冊

落實國際教育,本市已編制「臺北市就是我的大教室」及「城市大教室2.0—北北基探索趣」2部國際教育月手冊,於酷課雲供民眾下載使用。


具體成果

 

打造幼兒學習環境

推動「學前教育3 3主軸方案」

為滿足育兒父母對學前教保服務之需求,本市提升公共化教保服務供給量,活化國中小學餘裕空間,進行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增班或設園,並配合參建新興社會住宅擴增公共化幼兒園,同時積極推動「COPAY-共同支付教師薪資方案」,鼓勵私立幼兒園簽約加入準公共幼兒園。此外,亦規劃於特殊教育學校增設學前特殊教育班,透過學費補助向下延伸及發放育兒津貼等多元策略,減輕家長育兒負擔。

萬華共融式遊戲場

校園設置共融式遊戲場

以「安全性」、「無障礙」、「共融性」及「整合自然環境」方向規劃校園共融式遊戲場,由學校內親師生、社區鄰里居民、相關身障團體、專家學者共同討論設計,優先選擇同時設有集中式特教班及資源班之學校,且有合適戶外場地空間,遊具使用已達更換年限的校園進行設置。截至 2022 年已陸續於大安國小、建安國小、和平實小、文林國小、潭美國小、古亭國小、臺北特教學校、日新國小、興隆國小、老松國小、芝山國小、景美國小、三興國小、武功國小及天母國小等 15 校完成設置校園共融式遊戲場,後續仍將持續推動。

 

線上藝術課程

臺北酷課雲,營造數位學習環境

為培養數位自造人才,本市亦請自造教育工作圈帶領學校結合程式教育、開發板應用等資訊教育課程,機電整合、3D 列印、雷切雷雕等生活科技課程,人工智慧 AI、物聯網 IoT 及智慧感測等新興科技,實施數位自造跨領域課程,將科技作為解決問題及實踐

創意的工具,融入各學習領域課程。又為推廣數位自造教育,在學期中辦理科技中心體驗課程、於寒暑假提供新興科技領域學習

課程營隊,積極推展 STEM+教育課程。同時本市成立線上「程式教育專區」,為師生整合學習資源,並將程式編碼(coding)結合自造教育,帶領學生透過 Micro:bit 開發板、樹莓派及機器人套件進行程式設計,培養學生創意思考、機構整合等 STEM+能力,並成立程式教育社團及辦理學生競賽,積極推廣程式教育活動。

 

友善校園五原則

建構以學生為中心、學校為本位之「友善校園」

依教育部「校園霸凌防制準則」訂定「臺北市各級學校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」,建構以學生為中心、學校為本位之「友善校園」,強調尊重、關懷、同理、包容、安全、參與等涵義,啟發學生同儕間正義感、榮譽心、相互幫助、關懷、照顧之品德及同理心,以消弭校園霸凌行為之產生。